3.以大乘精神修三摩地
一、大乘精神
修一切善法这就是大乘,不是光我如何如何。末法时期的根本问题是我相严重,离不开我,所以不成功,连小乘都不如,怎么能够谈得上大乘呢!你比方现在念佛,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一天念多少遍,我不管你们,你们干扰我不行,我师父说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还能管你们呢?我管我自己就够了……
你看我们不是说谁不对,我们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修大乘,不是修小乘,更不是修邪魔外道。你明白这个以后,你就能够知道正法是什么,邪法是什么。
佛门有一句话叫做“宁愿在大庙里睡觉,不在小庙里办道”。这个大庙不是指的面积大、人多,大庙是指的大乘佛法。你在大乘佛法的这个寺院里面睡觉。小庙就是指的个人解脱乃至修邪魔外道,小庙办道。
现在多数的庙,根本谈不上大乘,不管规模有多大,根本谈不上大庙,连小庙的自我解脱也谈不上。多数的庙是歪门邪道,魔鬼炽盛的道,是不是?所以把大家都带歪了,带邪了。所以这就是末法时期的状态。所以这里特别要明确,修三摩地。念佛、打坐、持咒,做一切功德都是修三摩地,必须是大乘的思想,大乘的精神来修道。
比如我们寺院,应该是遵循这个。你看我们寺院,一切都是为大家着想。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事情,大家都进入一种为别人着想的状态。我们从寺院建到现在可以看到,一切事情都是大家参与。你看是不大家参与呢?大家成就。你看现在,我们看见所有的居士,包括出家人,都是大家来参与,来建庙,来弘法利生,来做功德,来护持正法,来修行正法。
所以大家参与,这就是大乘;大家成就,这就是大乘;大家共享,这就是大乘。你看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大家上殿发愿回向,都是大乘精神。
我们每个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上午拜忏,下午超度,都是大乘精神。特别是大蒙山,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祖先、六亲眷属、冤亲债主。你看是不是大乘精神?我们每次超度,不但超度我们每个人的具体的冤亲债主,我们超度娑婆世界所有死亡的众生,超度巴以战争,俄乌战争死亡的众生。你看是不是大乘?
我们建寺院是为了弘法利生,让大家都受益;我们建养老院是为了来养老院的人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是不是大乘?哪一个养老院是这个目的呢?哪个寺院超度能超度到整个娑婆世界所有死亡的众生呢?
二、修大乘的标准
所以大乘就是这样,心胸开阔,想的是整个世界,想的是整个众生,想的是我解脱,让所有的众生都解脱,这就是大乘。所以你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大乘,这标准很清楚;衡量一个寺院是不是大乘,这标准很清楚。
大乘就是正法,大乘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十方三世诸佛所期望的根本东西。因为大乘才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龙天的护佑。
这跟人一样,这个人具有慈悲心,大家都高兴,他处处关心人、照顾人、体贴人,善待一切,你说这个人大家都不关心吗?一个人自私,自私的要命,一切都从我想,想的我,说的我,做的我,你喜欢他吗?这一个道理。
所以这里面给我们点出了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大家要非常清楚的,要修三摩地,要修大乘。念佛所以往生不了,就是不修大乘。你看现在好些人,你问他念佛咋念呢?受邪师的误导,走邪法的道路,自私的念佛,自私的修心,自私的修行,来做一点功德都是很自私的。
我们可以看到个别人来做一点功德,他没有大乘的思想,他来做一点功德,就想得到我要得到的东西,跟佛做交易,跟寺院做交易,跟师父做交易。你看跟大乘距离大不大?能解脱吗?能了脱生死吗?
所以把佛法真正要归到佛教的根本精神上来。那么这里很清楚,你要进入三摩地,程度不同,但是你必须走这个路。你要修大乘,你不要修小里小气、自私自利的小乘,更不要修邪魔外道。这都是对我们现在讲的。
所以大家不要光念一念,把这些东西根本忽略过去,这正是末法时期修行的障碍的要害问题。不是为了念佛而念佛,不是为了念咒而念咒,不是为了念经而念经,不是为了做功德而做功德,而通通是修三摩地,通通是修大乘的精神,大乘的境界,大乘的思想。是不是这样呢?你认可吗?
所以以这个精神来修行,我们才能够马上就进入正修行、正熏修的这个道路上来。
三、修行的根本是证涅槃
【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
这就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从凡夫(就是我们现在)到最高的大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死,凡夫就是生死,区别就在这里。从生死的凡夫到大涅槃的不生死,这是一个修行的根本途径,从烦恼的凡夫到真正的菩提,觉悟的菩提。
所以修行根本是从凡夫一超直入如来地,就是证大涅槃。所以前面讲的四十四修心路也好,五十五个渐次也好,都是让我们从凡夫到大涅槃。念佛,通过念佛从凡夫到涅槃;打坐,通过打坐从凡夫到涅槃;持咒,通过持咒从凡夫到涅槃,同样做功德还是这样。明白吗?
“悬示无上正修行路”。这里更明白,正修行路才能够达到从凡夫到涅槃,如果不是正修行路,那么永远达不到从凡夫到涅槃,是不这个意思呢?所以这里面讲的是正修行路,所以特别重要。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那么佛直接点示这是讲的正修行路,所以大众肃然起敬,那么一心恭听。刳掉了内心的妄念,刳掉了内心的烦恼,刳掉了内心的习气,那么一心来静听释迦牟尼佛宣示正修行路。这就是要我们大家来这样做,下面讲的特别重要,是根本修正修行路的这个基本东西。
四、认知决定修行的结果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这一句话是根本。如果一个修行人不懂这个根本,谈不上修行。这个根本就是佛教展示的佛教的宇宙观。我们修行就是要用佛教的宇宙观证悟真正佛教的最高境界。
我们大家现在很清楚,什么观念就产生什么结果。你的认知很重要,你的认知什么水平,你就达到什么水平。这很简单,比如念《楞严咒》,每个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认知不同。
所以你看前面反复讲《楞严经》的重要性,讲了那么多,我们又讲了这么长时间,就是提高你的认知能力。提高你的认知能力,你就能够跟《楞严咒》相应;你的认知能力达不到,念《楞严咒》那个加持力是很有限的。
所以对《楞严咒》的认知力有多高,那么《楞严咒》的加持力就有多大。这个要很清楚,佛教的根本就在这里,不是说那个《楞严咒》。你认知力上不去,你还想,你快加持我吧,你快给我灌顶吧,你快给我如何如何吧……这就是认知力上不去。这个认知力,那么《楞严咒》不会加持你的。你就把《楞严咒》这个加持打断了,由你的妄想把《楞严咒》那个加持的持力阻隔了。同样所有道理都是这样。
所以这里释迦牟尼佛讲经一切都是从根本点上讲,就是提高我们的认知力。跟搞对象一个道理,二福女看上愣四高了,你对愣四高认知力越高,你们俩个速度越快,和好的越快,结婚生孩子,速度很快。如果你对她的认知力还不高,晃晃悠悠的、疑疑惑惑的、三心二意的,那么这个对象恐怕成不成都是一个问题,成了以后恐怕很快就拉到了,是不是这样?
所以世界上它的有一个根本真理,认知力决定一切。认识到什么程度就会得到什么程度的结果,佛法正式揭示这个真理,一切唯心造。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讲的东西都是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认知力,从根本上认知力认识到了,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好办。
所以大家看,释迦牟尼佛说:“阿难!当知”,这是加重语气强调地开示,阿难!你们大家,应当知道、必须知道。当知是必须、应当、毫无疑问。
所以这里的根本是让我们真正提高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当知的认知力上来。什么呢?“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妙性就是如来藏性。妙是如来藏性的作用,妙明真心;性是如来藏性,妙跟性就是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一句话的概括。妙性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如来藏性。(未完待续)
上明下仰法师宣讲
2025年08月31日
整 理 | 耀荣居士
校 对 | 耀荣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