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当前位置 每日楞严信息详细
每日楞严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点击数:

恩师讲经.png

20250810宣讲《楞严经》_3

00:0014:52

3.信仰佛教三观 修定力功夫


一、《楞严咒》护佑末法初学者

完全建立在唯我的这个假的上面来,树立自我、强化自我、追逐名利这个上面来,当然你修哪个法门都不成功了,因为你跟真理不相应了。

所以我们常年讲经,我们要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末法时期,所以叫末法就是对真理不信就是离开了我们现在讲的佛教揭示的真理这个根本问题上来。尽管佛教徒不少,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离开了循业发现,你就不可能成功,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现实吧?

所以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信仰的是真理,不是信仰的是谁。现实生活中是信仰的谁,不是信的真理。如信仰释某信,信仰某老法师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真正的佛教教你的是信真理,不是教你信人。如果这个人代表真理,是同参道友是你的导师是你的善知识如果他不信仰真理,跟你就是两码事。所以我们末法时期,要把这些东西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受到社会上这种混乱状态的影响。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所以释迦牟尼佛宣说《楞严咒》,于未来世就是我们现在,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就是我们大家。我刚才讲的就是《楞严咒》的根本意思,就是《楞严经》的根本意思,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些初学的、很容易动摇的、很容易被周围环境、人左右的,这些不成熟的所谓修行者。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有些人跟着风走,人家说这好,他跑到这人家说那热闹,他跑到那人家说学这个好,他跟着学了人家说那个有神通,他去了人家说那个大仙不错,又跑到那去了。

所以《楞严经》《楞严咒》根本是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保护我们大家真正走上正法的道路学习正法,修行正法,证悟正法。

二、坚定信仰入三摩地

入三摩地,让我们真正增加定力,不要摇摆。你比方这次释某信事件的出现大概是佛教的劫难不只教外人家骂你,教内许多人也会动摇。你看喊得最凶的是那名人,当方丈背叛了佛祖的时候,你还在那如何如何。方丈都背叛了佛祖了,你还信吗?你在那信吗?他就这样煽动都那名人,你们可以看。

这些追随者一改面貌成了反对者,划清界限表明自己清白,而且煽动别人不要信,不要信释某信,也不要信佛教。方丈都背叛佛祖了你还信他个啥?你看这恶毒不恶毒呢?不知道你听了以后信不信了。

除非像我们寺院常年讲《楞严经》,而且我再三强调信仰佛教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我们绝对今生得好处,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终成就佛道,也是我们寺院无数例子证明的。大家可以说多数不会受到影响。我看了,比如法会还来参加的照旧那么多,超度来参加的照旧那么多,大家现在发心布施,很难得的要塑一尊观音菩萨的像,大家都在积极的参与修缮等等。

所以一个真正的信仰者绝不会是风吹草动这样的状态。所以入三摩地,让我们真正在顺利的时候入三摩地。比如有的时候有没有干扰但是多数是有干扰的。那么在干扰的情况下,也有定力。一心信佛教的真理这就是定力。你动摇了,你就是没有定力。比方释某信,他就没有定力他有定力还动摇吗?

所以我们修行,作为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修的是三摩地,修的是定力。有了定力了,戒定慧,慧是解脱,我们才能够走上解脱的道路。如果你没有定力,戒也犯了,慧根本谈不上所以那就是叛国、叛教。现在我们各个人都修的一个法门,不管你修得哪个法门,你都要真正落脚到三摩地三个字上来离开了三摩地就不是佛法。

所以念咒也好、念经也好、拜佛也好、拜忏也好、来这做义工也好、布施也好,都是修的三个字——三摩地,因为三摩地才能解脱。现在三摩地临终就是三摩地,临终就是一心不乱,就能够往生现在修三摩地就是明心见性,临终当然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修三摩地,念咒就能够相应,当然现在好,临终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不是你念多少,拜多少,下多大的功夫,他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三摩地三个字上。那么你就检查自己,你的定力究竟怎么样?二福女没有定力,楞四高也没有定力。我们以这个名词代表大家要离开二福女的状态,离开楞四高的状态,要进入一个清醒的、稳定的、真正追求真理的,证悟真理的一个三摩地的这个状态。

三、修定力身心泰然

所以入了三摩地,有了定力了,我们马上自己会体现出来身心泰然”。你看有定力的人,你就观察,什么时候他的身体都是很稳定的、心态是稳定的所以身心泰然他处在一种自在的、愉悦的、稳定的状态。都可以看得出来的。顺利的时候这样,不顺利的时候也是这样。

你看一个修行人哪个不是这样呢?以虚云老和尚为例,一生中十魔九难,你看他定力怎么样呢?刀放在他脖子上,你看他是什么样子呢?经历了四朝五代,一代一代不同的状态,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对佛教的态度不一样,有冷有热,那么他面对着这个环境的变化,什么态度呢?你可以看他的传录,一生中就是那种身心泰然的状态,这就是定力。

我们要修行就要让自己有定力三摩地。入到三摩地里面,让我们时时事事处处都处于身心泰然的状态。顺也泰然,不顺也泰然健康也泰然,不健康也泰然吃饱也泰然,饿肚子也泰然这才是修行的状态。所以不受世间这个风吹草动的影响。这完完全全的指的末法时期这种混乱的状态,让我们能够真正以三摩地来应对。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东西都联系到实际时代的实际,社会的实际,环境的实际,家庭的实际和你个人的实际。无论什么状态,我们都要入到三摩地里头,使自己身心泰然,这才叫做道。这不是说的,你们要好好体会的。

我就看,通过工地我就看,这个功,有功没功,有道没道的表现。你比如铺个地,这铺了好几次了,有的就铺的好,有的就铺不好。让他改,改一次还不行,改一次还不行,再改一次还不行。这就是功夫吧同样铺个地,人家能铺好,你就铺不好。我们大家都写字,人家能写好,你就写不好。人家那个字就漂亮,你那个字就歪歪扭扭的像个楞四高,像个二福女。以此为例看功夫。

我们修道还是功夫。这更加具体,一个修道的人有没有功夫,这是我们成败的关键。所以你看大的高僧那个入三摩地的状态你任何人都比不了。他绝对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是在三摩地中生活、修行、生存、了生死。

处于身心泰然的状态,这是对我们大家的要求。所以我们不管修哪个法门,要入三摩地,你自己感觉到你进入身心泰然的状态了,那就说你开始进入道了。如果你连个身心泰然都做不到,什么是道?那就是上不去嘛佛教是非常实在的,所以我们大家要真正把这些东西落实到自己身上(未完待续)

仰法师宣讲

20250810

文字整理 | 耀闻居士

   | 耀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